美欧地方实验室如何聚集科技人才:以博德研究所和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为例

省实验室是由省级政府主导、多主体参与、规范化运作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具有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功能,是国家科技战略力量的补充和延伸。在国外,目前尚无“州(省)实验室”称谓,但聚焦于某一行业、跨学科的地方实验室日渐增多,这与我国省实验室有可比性,值得我国相关部门借鉴。

一、美国博德研究所科技人才聚集模式

博德研究所于2004年在美国波士顿正式成立,经费最初源于美国慈善家伊莱·博德和伊迪萨·博德夫妇提供的2亿美元,主要依托麻省理工学院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和哈佛大学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短短十多年,博德研究所迈入世界一流生命科学研究机构行列,成为生命科学前沿创新的“领头羊”。博德研究所在聚集科技人才方面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大科学计划吸引战略科学家、领军科技人才加盟

在战略定位上,博德研究所围绕重大疾病实施大科学计划,建立开放式协同创新体系,引领生命科学向系统化、规模化、数字化发展。研究所下设7个专门研究中心。在合作单位上,与顶尖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建立跨机构协同创新机制,确保在科研项目、人力资源、平台设施、研究成果、数据资源等方面高度协同共享。

首任所长埃里克·兰德尔作为战略科学家,在推动研究所建设发展、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将帅作用。同时,实验室集聚小而精的杰出科学家团队,与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共同建立人员“双聘”的灵活用人制度,允许科研人员交叉任职、多方任职、投资创业,打造背靠一流、辐射全美、拓展全球的创新网络。

高强度的经费支持、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一流的支撑条件、高效合理的资源配置、高水平的薪资待遇……研究所为骨干研究员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有力的服务保障。

(二)实施灵活的科研组织模式,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博德研究所不以学科为标准规划研究,而是面向问题、面向课题,采取模块化组织模式,以科研任务为导向组织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通过核心实验室、项目组和技术平台3种组成方式,科研人员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共同解决生命科学和人类疾病相关问题。

一是组建了10个核心实验室,分别由10名核心研究员负责,并由不同领域方向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核心实验室成员围绕课题密切合作,开展跨学科研究。

二是设立了17个项目组,包括代谢组学、传染病和微生物组学、医学群体遗传学、表观基因组学、细胞回路等。通过共同的科学焦点,将科研人员组织在一起,加强研究所内部学术交流合作,促进科研灵感产生与学科交叉创新。

三是搭建了6个技术平台,包括数据科学、影像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基因扰动。平台汇集了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辅助人员,旨在提供科研条件支持,推动前沿技术创新。

上述三种组成方式既保持相对独立,又可根据科研任务需要,建立形式多样的合作关系、实现创新资源的自由组合与灵活调配。博德研究所开展了大量前沿、顶尖的跨学科研究,建立了现代化的先进科研工作组织模式,取得了系列前瞻性、引领性创新成果。

(三)举办多样化的技术研讨活动,营造跨域协同合作网络

摒弃经典生物学研究以小型实验室和“单干”为主的研究模式,博德研究所的方向设置更加适应大科学、大数据、大工程的当代科学研究范式,设立博德社区,举办各种技术研讨活动,促进了对生物复杂系统和运动规律的研究从宏观定量检测解析发展为精准预测编程和系统调控再造。

二、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科技人才聚集模式

比利时是欧洲创新强国之一,在微电子、医药等方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某些技术位居世界前列。比利时人口1110万,与我国一些省会城市大体相当,但其创新能力却名列前茅。

与我国部分省实验室类似,1984年在鲁汶大学微电子系基础上创建的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IMEC),由比利时弗拉芒大区政府出资成立。30多年来,IMEC从一个地方性微电子研究中心发展成为欧洲最大、世界领先的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之路。IMEC的成功,得益于它一直践行着成立的初衷与宗旨,联合世界范围内的最具实力的微电子企业,共享研发经费与人力资源,瞄准最前沿的产业共性技术,联合攻关。

(一)选择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方向

从其研究历程看,多年秉持“只做产业界所需要的东西”理念,其研究均选择产业竞争前的技术,这些都是企业在自主研发中的共性技术问题。同时,注重战略性先导技术积累,并充分考虑大规模量产的特点,预留了较大的工艺窗口,使得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二)构建稳定开放的合作平台

IMEC的研究模式有四种,其中产业研究项目是最主要的方式,高达80%以上。在合作对象上,IMEC充分展示了其国际化平台的特点,特别是与企业的合作,合作对象遍及世界各国微电子巨头企业联合全球有实力的企业,开展领先世界的行业共性技术的开发。在IMEC专利合作排名前12的机构中,包括韩国三星电子公司、日本松下公司、荷兰飞利浦公司、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等知名企业。

(三)争取政府长期持续支持

自创办至今,弗兰芒政府都给予IMEC资金支持,且逐年上升。其经费收入于2013年已达3.32亿欧元。除了IMEC所在比利时国内以及比利时弗兰芒地区相关政府、基金会、高校等的资助以外,还有很多资助是来自比利时甚至欧洲以外国家和地区。IMEC的经费收入中,70%来自欧洲以外。如美国大力神基金会、美国艾明德斯基金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IMEC还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发表了50篇论文。

(四)多元化的参与主体

其人员从创办初期的68人,发展到2013年的2068人,其中专职研究人员占三分之一,产业界和博士占三分之一,管理人员和法务占三分之一。他们鼓励人才流动,每年非核心人员流失率达20%。专职研究人员来自全球71个国家,平均年龄40岁。IMEC经常举办跨文化交流活动,加强科技人才之间的交流,同时重视人才培养,成立了IMEC学院,为研究人员提供培训服务,被称为“国际半导体人才库”。

三、对我国省实验室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启示

自我国第一家省实验室在广州创办以来,全国省实验室发展迅猛。但省实验室目前还存在定位不清晰、引才育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总体上处于探索阶段。借鉴美欧地方实验室经验,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在发展定位上,省实验室不必强求“大而全”,更多地体现“小而美”,做精做深。如美欧地方实验室,有的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解决前沿科学问题;有的关注行业需求、解决共性问题;发展模式多元化,以利于吸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

第二,在人才聚集上,应打造开放性、跨学科的创新平台,面向全球引进科技人才,不拘一格。

第三,在人才投入上,政府支持额度虽然应该保持稳定增长,但更多的是要按市场化运作,向产业要效益、找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室经费来源可以多元化,政府资助在实验室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可日渐减少。

第四,在人才培养上,应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服务体系,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服务。加强实验室学术氛围、学术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

作者:何科方、刘欣,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国人才,原载于《中国人才》2023年第7期,原题《美欧地方实验室聚集科技人才的做法与启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