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迭代新空间④ | 莘泽孵化器:“超前孵化”策动未来产业“核爆点”

作为连接研发和产业化的重要桥梁,孵化器在全过程创新、全要素集聚、全链条加速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最新发布的《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申城培育不少于20家高质量孵化器,带动形成若干孵化集群,打造千亿元级产值“科创核爆点”。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要把“从0看到10”与“从10看到0”紧密结合,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价值链耦合。加快培育一批高质量孵化器,将带动全市孵化器从集聚企业向孕育产业转变,推动硬科技企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发展。

如何通过超前发现、超前布局,提升孵化策源功能?如何打通裉节,畅通“转化—孵化—产业化”链条,提升硬科技孵化能力?文汇报推出“孵化器迭代新空间”系列报道,通过上海不同类型孵化器的个案探索,探寻孵化器“进化”新方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以及未来产业孵化新范式,助力上海打造全球科创企业首选落户城市。

20804_p68.jpg

▲莘泽孵化器生物医药实验室。(均采访对象供图)

地处张江药谷核心地段的居里路1号大楼,不久前确定了新用途——今年年底,这里将作为莘泽孵化器的概念验证中心投入使用,计划每年吸引10至15个尚在“概念期”的生物医药项目,由具有技术和产业双重背景的项目经理牵头,验证其技术和商业可行性。

进入概念验证中心的项目大都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这些尚在“书架”上的基础研究成果此前极少进入孵化器的视野。而眼下,这种“超前孵化”模式正被上海视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硬科技孵化能力、培育未来产业的全新实践和重要抓手。

作为上海第一家民营孵化器,扎根张江13年的莘泽孵化器,几年前开始全力投资科学家,让技术还在实验室甚至是科学家头脑中打转时,就跨前一步介入帮助其转化。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超前孵化”异曲同工。

如何加强对基础研究的跟踪对接,实现超前发现、超前布局、超前孵化?如何围绕新兴前沿领域,携手大学、科研机构、风险投资、产业资源建立早期硬科技项目的发现、验证、熟化及孵化机制?这些莘泽正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也是上海面向未来培育高质量孵化器的共同考题。

为什么需要“超前孵化”

早在三四年前,莘泽孵化器创始人曲奕就敏锐地意识到一个属于科学家的硬核创业时代正在到来。这是基于她长期扎根张江服务创业得出的判断——2020年前后,入驻张江科技园的创业者中,约有10%是从大院大所走出来的科学家,而此前,这类创业者堪称凤毛麟角。

前些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课题组长朱继东创立了一家名为“奕拓医药”的公司,主要研发蛋白液-液相分离技术平台以及“不可靶向”靶点的新药。由于缺人、缺钱,2019年曲奕遇到他时,项目推进遇到了困难。出于对朱继东个人能力的信任,莘泽成为奕拓医药的天使投资人。一年后,朱继东全职投入到创业中。此后公司历经多轮融资,市值已近10亿元。

莘泽的这笔投资看似冒险,其实也是孵化器的必然选择。在曲奕看来,在技术派越来越受到投资界和市场欢迎的全新时代,想要找到好项目,就必须找到距离创新源头最近的科学家。这几年,随着硬科技的强势崛起,创业门槛越来越高,大学教授们排着队等候敲响IPO铜锣,由此带来的示范效应也让科学家创业成为一种“刚需”。

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出发,上海正在着力构建的“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无论是代表今天的“3+6”(三大先导产业与六大重点产业),还是布局明天的“4”(四大新赛道)以及播种后天的“5”(五大未来产业),都亟需可持续的高质量源头创新项目供给。作为研发与产业连接器的孵化器,在其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孵化行业的赛道变了,场景变了,玩法也变了。”作为资深孵化器掌门人,曲奕对行业发展有着前瞻思考。

“超前孵化”将带来什么

当莘泽将孵化重点转向科学家,曲奕便频频出入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与一线科学家交朋友,探寻优质前沿成果。这时,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张嵘教授的孤独症项目进入了莘泽的视野。

“我们这个项目既冷门又早期,辗转过很多地方,多次碰壁,来到莘泽才真正起了个头。”张嵘多年从事孤独症发病与治疗机制研究,一直想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一种可穿戴式医疗器械,但始终难以迈出第一步。莘泽先是为项目转化组建起核心技术团队,还大胆投资了种子轮。张嵘用这笔资金完成了与学校知识产权的技术转移,由于她是发明人,70%的经费又回到了团队。

尽管有了钱,但久居象牙塔的张嵘不知道如何做产品。这时,莘泽委派天使投资人沈迪晗作为“职业经理人”加入团队,帮他们做了3件事:一是找到有经验的研发外包公司,解决了医疗器械证注册临床试验的相关问题;二是联系对路的电刺激产品公司,做出了产品样机;三是为项目的接续发展寻觅投资机构,筹划下一步融资。

“莘泽从一开始对我们就是全链条孵化,他们远比我们想得更远、更周全。”张嵘说,在接受“超前孵化”的过程中,团队对于技术价值、市场价值,尤其是如何做产品的理解一步步加深,“创业想要成功,不能只想着技术,还要考虑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在沈迪晗的建议下,团队进行了产品的卫生经济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产品的推广应用可为国家节省65%的孤独症患者诊治投入。事实证明,这项研究对产品后续推广起到了很大作用。

20804_p69.jpg

▲莘泽孵化器外景。

能做“超前孵化”的孵化器,多少有点“看项目”的实力。在今年5月举行的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上,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陈华研究员团队的“混合DNA智能分析系统”获得第三名。从一个实验室科技攻关项目到一项极具市场前景的颠覆性技术,这看似不起眼的一小步却是跨越技术到产品的关键一大步:此前,作为该项目的天使投资人,莘泽围绕技术验证、熟化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寻找应用场景和客户,加速技术迭代,推动落地转化。

概念验证的挑战在哪里

当科学家的创业热情被充分激发,海量实验室创意正在等待概念验证的机会。2019年至今,已有30多个科学家创业项目接受了莘泽的“超前孵化”服务。4年探索让曲奕深感迫切的是,为早期项目建立概念验证中心,以场地、资金、人才全要素赋能方式协助科学家将创新问题以产业界的标准高效验证。“技术和商业是两种逻辑,只有验证了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可行性,实验室成果的产业化价值才能得到确立。”曲奕说。

如何打造符合中国孵化逻辑的概念验证中心?莘泽正在摸索。过去半年,他们不断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界探讨,如今已到了建设阶段。具体来说,项目入驻概念验证中心后,会由在产业界有过研发背景的项目经理“操刀”。他们与技术创始团队保持密切沟通,在6至12个月的验证期内设置不同阶段的“里程点”,由专家委员会、投资团队和项目管理团队共同决定是去还是留。

对不谙市场运作的科学家来说,项目入驻概念验证中心,好比进入了一个模拟创业的仿真环境,实验室成果究竟能不能往前走、有没有商业价值,在要素齐备的创新生态系统里提早试一试就知道。

不过,对孵化器来说,搭建概念验证中心面临诸多挑战,首当其冲的是人才。按照莘泽的规划,每年筛选10至15个项目入驻概念验证中心,以1个项目经理管理3个项目计算,至少需要招募4到5名既懂技术又懂产业、最好还懂点融资的孵化人员,这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为了匹配全新的孵化需求,生命科学专业出身的曲奕正在清华大学进修金融课程。在她看来,当孵化器的使命从培育企业向孕育产业升级,孵化团队也需要迭代。

按计划,未来5到10年,莘泽将投资100位科学家,以期从中孕育未来产业“核爆点”。在筹建概念验证中心的过程中,曲奕发现,适合落地概念验证中心的高品质、高性价比的物理空间极为稀缺,需要多方支持。为了应对“新一轮创业”阶段的紧日子,莘泽正在申请市区两级项目支持。曲奕相信,这一次再出发,孵化器的进化将更彻底。

 >> 记者手记孵化人才的春天来了

许多年前,有人去孵化器工作,别人问他是不是养鸡。那时候,人们对孵化器不甚了解,这份工作的性质相当于文秘、跑腿、咨询、服务。但现在,想要在孵化器里谋得一个好职位,往往需要有技术与产业的双重背景,门槛不低。

当下创新格局下,“超前孵化”势在必行。某种意义上,“超前孵化”比拼的是对前沿技术和产业方向的敏锐洞察和深刻理解,孵化器对跨界人才的依赖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近期发布的《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特别提出“孵化人才培育行动”,将引进国际一流孵化人才与培养本土复合型人才作为重要举措,共同打造高质量孵化器。

目前,孵化器亟需的高端孵化人才包括转化经验丰富的科学家、跨学科交叉人才、科技创投人才、知名职业经理人、连续成功创业者和具有海外工作或创业背景的归国人才等。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莘泽设计了股权激励方案。未来概念验证中心的项目经理不仅薪酬具有竞争力,还可以选择加入自己参与孵化的项目,成为创始团队的一员。这一招的吸引力已然显现,莘泽孵化器创始人曲奕透露,和一些候选人聊过之后,他们中的大多数宁愿先降薪也要加入孵化器。

在新的赛道和场景下,孵化行业将在一种新的逻辑、新的体系中去实现价值。作为行业关键支撑的孵化人才也要不断拥抱变化,跟进产业升级,适应新角色,这是属于孵化器人的春天。

作者:沈湫莎

来源:文汇报2023年08月04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