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企业是利益共同体,有着共同的发展愿景和使命。深圳市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的培育,并不是像国内一些所谓“集群化”或“集群式”发展那样,重在自上而下地规划和布局,盖总部大楼,建园区和新城,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集群治理,使集群企业和相关机构向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一
2021年9月24日,在国家发改委的惠企纾困新闻发布会上再一次强调了集群培育,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我研究产业集群多年,做过不少观察和调研,建议研究者不要简单地喊“集群化”或“集群式”发展的口号,而要深入调研,考察中国集群的发展现状和实际作用。这是因为,与发达国家的集群政策强调创新服务机构和产学研互动合作相比,现阶段中国的集群对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还比较有限。
最近,我对深圳市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的经验进行了认真思考,它在工信部今年公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中排名第三。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源地、中国锂电池产业之都的深圳,最初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做代工(OEM),后来迅速在电池领域建立了产业基础。我不由得想起我与加拿大布拉德伯里(J. Bradbury)教授1986年发表的论文,记录了深圳电子装配业,生产录音磁带、录音机、钟表、计算器、电视等产品。那时我们认为,在具备独立的研发系统之前,深圳企业不可能实现自主创新。实际上,在深圳的宝安、龙华等工业大区曾经因为电池生产和储存的小企业及场所众多,出现过爆燃事故而被排查整治。
今非昔比。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国、出口国和应用市场。全球的电池主要由亚洲制造商生产,其中近半来自中国。新能源汽车需要高品质、低碳和本地化生产的动力电池;可再生能源需要储能电池;电子通讯产品需要大容量的安全电池。中国电池产业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电池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二
据有关分析报告,中国锂电池行业洗牌激烈,头部企业产能在扩大,产业集中度在提高。
在2005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井喷时代,我曾带团队调研过浙江长兴县铅酸蓄电池产业,那个所谓“产业集群”由于血铅污染事件被中央下令整顿。我们建议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天能、超威等企业为龙头,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企业之间合作创新。我发现铅酸蓄电池产业有小企业集群是中国和印度的特色,而比利时的电池产业则发展大型自动化企业。
产业集中度高,即行业的销售额被少数大型企业所控制,这是由行业设备和技术特征决定的。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钢铁、水泥、煤炭、重型机械、轴承等集中型行业,却呈现中小企业“群龙无首”的“产业集群”现象,这是不合理的,需要提高产业集中度。
那么,今天深圳市的电池及其材料产业的集群组织形态是否真正合理呢?我带着这个问题,体会为什么说“世界电池看中国,中国电池看深圳”。我发现,在深圳,的的确确存在电池及其材料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而且发展得不错。这种现象有点像我们在《超越集群》一书所分析的深圳数字电视产业集群。数字电视产业集群在其他国家不存在,但它在深圳的存在又是合理的。
三
深圳的电池及其材料产业的企业非常多,20多年来陆续成群地繁衍和丛生,企业的准确数量很难被查到。它们的总部都在深圳,分布在南山、宝安、龙岗、光明、坪山等各区。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是深圳电池企业的元老。1996年我和学生在罗湖区莲塘调研过生产充电电池电芯的比亚迪,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深圳比格电池公司的王传福出来创办的。
深圳在动力锂电池行业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领域,分别有欣旺达、德方纳米、贝特瑞、新宙邦、星源材质等上市公司,在锂电生产设备领域有赢合科技和先导科技等上市公司。在燃料电池行业领域,雄韬股份从铅酸电池拓展至锂电池、氢燃料电池,为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讯、UPS、电动交通工具、光伏、风能、电力、电子及数码设备等产业领域提供产品应用方案与技术服务。在深圳比较知名且综合实力较强的生产电池及其材料的相关厂家还可以罗列一些。
这些企业多由“专精特新”小巨人起步,走向全国并走出国门,发展成跨地区甚至跨国的企业,其技术已经在全球领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持续创新,而且有很多合作伙伴,辐射带动了粤、闽、湘、浙、京等地的很多电池产业的相关企业。
四
创新型集群与非创新型集群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促进创新主体交流与合作的机构(Institution For Collaboration, IFC)。国家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比赛的规则之一,是由集群发展促进机构申请才能参加比赛。深圳市清新电源研究院——深圳市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机构,是2016年建立的民办机构,其基础是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单位十几年前所成立的先进电池与材料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该机构有服务于企业的明确运营模式和产学研合作的服务体系建构,汇聚了从电池关键材料生产、电池及模组生产制造、新能源汽车、储能市场等应用开发、电池回收等领域200多家成员单位(甚至包括了在福建的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50多家集群技术创新主体,30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顾问。根据2020年《先进电池材料集群发展白皮书》(由深圳市清新电源研究院主编、十余家集群单位参与编制),2019年集群企业总产值2200多亿元,从业人员10多万人,研发投资100多亿元,集群企业2017年以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
深圳市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开展了战略研究、检测检验、标准定制、人才培训等工作,并举办了各种会展,旨在发挥企业合作的集体效率,促进合作创新。在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的网站上,可以具体了解到该集群的项目合作和集群活动内容。集群单位联合开展了国家级重点项目等合作项目200余项;在大量的交流活动——深圳国际电池展及其先进电池前沿技术国际论坛、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国际交流会等活动的视频中,可以看到集群企业人员在展会上频繁穿梭的身影,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在关于电池材料技术的演讲中各抒己见,精彩纷呈。10月底即将举行“2021第二届先进电池材料集群产业发展论坛”,主题是“创新引领碳中和,集群聚合新势力”,把脉行业趋向,为企业提供新思路。
一些企业壮大后为了降低运输成本,需要到国外发展,例如为电池制造厂提供专利保证的锂电池隔膜解决方案的深圳市星源材质公司选址在瑞典Eskilstuna投资建厂。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加强了对集群企业在知识产权服务方面的专业指导,以降低风险。
深圳是电池产业的人才高地,它能快速集聚电池产业的人才,在国内率先开展“锂电池工程师”职称认证。除深圳市清新电源研究院以外,在深圳市还有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电池航协协会、电源技术学会、中清低碳科技中心,以及广东省石墨烯创新中心等一批促进创新主体合作的机构。
五
集群企业是利益共同体,有着共同的发展愿景和使命。深圳市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的培育,并不是像国内一些所谓“集群化”或“集群式”发展那样,重在自上而下地规划和布局,盖总部大楼,建园区和新城,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集群治理,使集群企业和相关机构向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在这里,我简述一下同时起源于1990年的集群理论两大学派。其一,美国哈佛商学院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强调了集群区位战略之于企业绩效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性。波特认为集群是在相关产业领域中既竞争又合作的企业和相关机构(例如大学、技术标准机构、商会)的地理集聚;他用critical mass(临界质量)这个描述原子反应过程的术语来阐明集群的威力。企业群聚的存在具有足够动量,以至于可以使企业自我维持,并为往后的成长提供动力。当知识和技术积累到一定的临界点,新技术就会像裂变反应一样爆发并剧烈扩展;波特认为集群是企业的home base(我理解为全球性企业在母国的基地)。其二,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巴卡提尼的《意大利产业区和企业之间合作》提出了新马歇尔式产业区,分析了基于社会网络的地方集群能激发技术创新,他强调了embeddedness(嵌入性),经济行为嵌入所在地域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地方特有的创新氛围影响网络结点的经济行为,并吸引新结点的加盟。
国际经验表明,竞争优势产业在地理上是集聚的,创新和竞争成功取决于产业的联系与互动。产业集群可以理解为创造产品和服务的一组企业由于共同的技术、市场或需求而“扎堆”。集群是具有共同愿景的“产业命运共同体”。创新型集群中的企业需要共同分析问题和商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政府官员和相关学者是集群企业的合作伙伴。这些集群成员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团结协作的产业社区。产业的竞争力由此而生。
言归正传。动力电池是目前电动汽车上成本最高的核心零部件。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锂电池研究开发方面的卓越科学家,他们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和日本。中国的电池研发水平还有差距。尽管目前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中占有近半的比例,但欧州的法、德、英、瑞典等国的电池产业已经崛起。特斯拉在美国加州的电池工厂已经动工。况且中国的锂矿资源有限,中国电池及其材料产业的发展还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竞争格局还有可能被打破。深圳作为中国电池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制造的重要基地,还要进一步发挥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作用,为提高全国电池及其材料产业的竞争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王缉慈等,2010. 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王缉慈, 2016. 创新集群三十年探索之旅[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王缉慈, 2019. 创新的空间——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缉慈,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经济地理学教授,持续关注国内外产业园区和创新集群。
来源:澎湃新闻 ∙ 全球智库202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