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学园开发建设经验借鉴

2023年8月8日,国务院关于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提出要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积极主动与香港园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其中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香港称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作为香港特区政府重点打造、香港科技园公司开发建设的重点科创平台,全面建成后的总楼面面积将会是科学园的三倍,将协同香港科学园成为世界级的知识枢纽及创科中心,为香港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提供高品质承载空间。

香港科学园(HongKongSciencePark,简称HKSP)作为香港目前最大的科研基地,开发建设运营20余年以来,园区内科创设施日益完善、科创企业和人才明显集聚,为香港的创新科技生态系统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内外取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本文简要介绍香港科学园开发建设的经验做法,供国内政府主导型科技园区开发建设参考。

图1 香港科学园鸟瞰图

一、基本情况

(一)园区成立背景

香港科学园的兴建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1990年后,香港制造业流失,政府科技研发投入远低于发达经济体水平,经济增长逐渐被有高附加值产业的新加坡和台湾甩在身后,1996年经过争论后香港各方议员达成共识要求港府帮助香港高新科技的发展以确保香港制造业的未来,1997年港府决定在香港建立第一个科学园[1]二是为摆脱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造成的经济困境,时任特首董建华于1998年3月成立创新科技委员会,并根据委员会的建议推出了一系列创科政策,包括2001年成立运营管理科学园的香港科技园公司。2002年6月,香港科学园正式揭幕。

图 2 香港科学园

(二)园区区位条件

香港科学园位于香港新界吐露港畔,毗邻香港中文大学,科学园位置便利,从香港市中心驾车仅需15分钟,搭乘公交仅需30分钟;由科学园前往深圳只需约30分钟,有不同公共交通工具连接,来往方便,从香港科学园往返香港国际机场及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也十分便利。

图3 香港科学园区位情况图

(三)园区主要发展成就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园区内科创设施日益完善、科创企业和人才明显集聚,创科生态圈持续壮大,其在香港乃至国内外都取得了相对突出的成就,已成为香港最大的科研基地,为香港的创新科技生态系统做出了重大贡献。园区于2017年获国家科技部授牌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19年在亚洲企业孵化协会的颁奖典礼上荣获“年度最佳孵化器大奖”。目前园区内已集聚来自23个国家及地区的超1,400家科技企业,超1.3万名研发人员,孵化培育6本地独角兽、6海外独角兽及一批上市公司,包括商汤科技、货拉拉、思谋科技、Geek+、Nium等,园区累计孵化培育1000余家创业企业,其中80%仍在业运营。

二、园区开发建设模式[2]

香港科学园原计划在15年内分三期开发建设,第1期已于2004年完成,面积为8公顷。第2期的面积为7.7公顷,整体已在2011年完成。第3期占地约6.24公顷,于2016年完成,三期共计占地面积22公顷,共有23幢大楼,楼面面积约40万平米,主要为研发设施和实验室,以及办公室、共享工作空间等配套设施,截至2023年5月,香港科学园的整体租用率超过90%[3]

图4 香港科学园建设分期及空间布局情况
表1 香港科学园开发资金来源情况

(一)一期项目

香港特区政府在2000年12月30日,以私人协约方式把科学园第1期的土地批予科学园公司,并收取象征式地价。第一期又分为三个阶段兴建,即第1a期、第1b期及第1c期。第1期的总楼面面积为120,000平方米,总成本为29亿700万港元,全部投资资金来源于特区政府拨款。

科学园第一期属工务计划项目,施工程序由建筑署负责,一是因为急需开展科学园的建造工程,故此须于1998年进行第1期的设计及详细规划工作;二是因为当时的临时香港科学园有限公司才刚刚成立,并没有所需的资源、人力和经验去自行处理如此大型的发展项目。

(二)二期项目

第2期的总楼面面积为105,000平方米,由科技园公司兴建,分4阶段开发,大致上已于2008年完成。第2期的建筑成本为38亿4,600万港元,融资构成为:特区政府注资64%、政府贷款25%、科技园公司的内部资源11%。政府注资为分期注资,作为科学园公司的注资股本;政府贷款在还款利率、期限、方式上都有优惠性安排,这两类资金均来自资本投资基金。

香港特区政府根据发展第1期的经验,认为把科学园计划纳入工务计划项目未必是最佳的方式。这是由于科技园公司既是科学园内建筑物及设施的拥有者,亦需负责管理、保养和推销科学园。另外,由于科技园公司与已获批核租户和准租户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故此对租户所需的楼宇设施亦有更深的了解。因此,由科技园公司直接参与及管理设计、发展及施工程序的做法,较间接地经由建筑署作出有关安排,会更为顺理成章及具成效。基于上述原因,建议第2期采用与第1期不同的拨款方式,以便科技园公司能自行聘用建筑师及顾问,从而直接管理设计及施工程序。

图5 香港科学园二期项目局部(椭球形建筑为会议中心)

(三)三期项目

第3期占地约6.24公顷,已于2016年完成建设投入运营,总楼面面积约为105,000平方米,建设过程采用的融资安排为:35%的资金是政府提供担保的商业贷款,共17.07亿港元;25%的资金是政府贷款,共12.2亿港元;30%的资金是政府注资,共14.63亿港元;10%资金是科技园公司的内部资源,共4.88亿港元,四种融资方式共计48.78亿港元。为了尽量让私营机构参与,发展成本的35%(约17亿700万港元)由商业贷款融资,政府有必要为该笔商业贷款提供偿还担保,确保科技园公司能取得贷款及取得优惠条件。

此外,2016年香港科学园发布了扩建计划,扩建项目位于香港科学园第三期西面,占地1.18公顷,由特区政府投入44亿港元,将兴建两座分别为14及15层高的科研大楼,和一个创新斗室。其中创新斗室已于2021年4月正式开放,总占地面积约3333平米,配备包括392间工作室和套房,可供511位住客入住。

图 6 香港科学园创新斗室

除此之外,香港科技园公司与香港本地大学合作,共同为大学初创企业提供培育服务,加强学术界与业界的联系,其中与香港大学合作在港大附近共同营运的“科技园公司西区中心(HKSTP-HKU iAXON)”(占地4,000平方尺)已于2020年上半年投入运营。

图 7 香港科技园公司西区中心(HKSTP-HKU iAXON)

(四)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

在香港特区和深圳两地的政府共同支持,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福田保税区中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于2023年正式落成,总建筑面积3.1万平米,主要包括A、B两座建筑,由香港科技园公司承租并负责管理,重点聚焦医疗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机械人、新材料、微电子、可持续发展、金融科技等领域,提供干/湿实验室、众创空间、独立办公室、会议及活动场地等科创办公服务设施,延伸香港科学园的科创及园区服务体系,帮助科技企业从中国内地走出去发展国际市场,或从世界各地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开拓创科新领域。此外,香港科技园公司于2022年7月已在深圳科创园区设立“大湾区创科飞跃学院(GBAInnoAcademy)”和“大湾区创科快线(GBAInnoExpress)”,分别作为资源中心、培训枢纽和人才交流平台,培育初创及支持科技企业引进外资、走向全球。

图8 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

表2 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两栋建筑情况[3]

面积主要设施及功能用途租赁费用
A座楼高六层,总楼面积约21000平方米提供办公室、实验室及餐厅、会议室等设施由福田区政府先承租物业,再分租给香港科技园公司
B座楼高六层,总楼面积约10000平方米办公室、会议室、培训室等由福田区政府提供营运费用

(五)第二阶段扩建计划(SPX2)

预期到科技企业及研究机构对香港研发空间及设施的需求将不断增长,香港特区政府在《2020-2021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宣布将预留30亿港元,以推动科学园第二阶段扩建计划,主要是在园内加建两座附属大楼,以及在部分平台加建实验室等设施,总楼面面积约28000平方米[4]。目前,香港科技园公司已着手分批次进行科学园第二阶段扩建计划(SPX2),其中第二阶段扩建计划的第一批次工程将增加总建筑面积约13,100平方米的湿实验室,该项目计划于2025年首季完成;对于第二阶段扩建计划第二批次工程,香港科技园公司会综合考虑全球科技趋势、研发空间的需求状况等因素,审慎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时间表。

三、园区发展情况

(一)园区产业布局情况

近年来,随着全球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香港科学园的重点产业布局也从早些年的五大科技领域(包括生物医药科技、电子、绿色科技、资讯及通讯科技、物料与精密工程)调整为四大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生物医学、数据和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并积极争取引进相关领域的重点项目、研究平台和品牌活动。如香港科技园公司于2021年7月,首次承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香港分会场活动,汇聚业界及AI专家进行多场主题演讲,一同就AI创新意念、技术、人才、应用和资金等多方面交流;2021年11月,香港科技园公司推出全港首个金融科技虚拟实验室,为金融机构、创科企业和数据供货商提供“联邦学习(Federated Learning)”网络,以妥善保存数据方式,携手建立共同机器学习模型,为参与的公司提供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获取整体数据的分析,同时无需披露各自数据,保障私隐。

(二)园区企业情况

截至2023年5月,科学园及位于九龙塘的创新中心(是香港科技园公司运营的另一业务据点)的总工作人口超过19000人(其中约13000人为科研人员),科技企业超过1100家,主要涵盖信息及通讯科技、电子、生物医药、物料及精密工程、绿色科技五大科技群组。其中香港科学园共有超过1000间科技企业进驻,当中81%为本地企业,9%为内地及台湾企业,10%为海外企业,中小企占比约65%[3]。

图9 香港科学园及创新中心科技企业领域分布情况[3]

(三)园区平台设施情况

为更好服务入驻园区的科研机构、创业企业研发创新,降低研发门槛,香港科技园公司在园区不同发展阶段配备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共享实验室、实验设施设备,及共享办公室等,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 3 香港科学园内配备的共享实验室及设施设备情况[5]

2022年5月,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作为香港特区政府的科技旗舰项目,正式进驻香港科学园,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研究人员,与香港本地大学和研究机构在人工智能、机械人和医疗科技方面进行世界级、具影响力的科研合作。InnoHK包括两个创新研发平台:Health@InnoHK及AIR@InnoHK,各设有14个获资助的研发中心。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目前已集聚来自全球12个经济体的2000余名高水平研究人员,集聚30余家香港以外的研究机构[6]

表4 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28个研发中心情况

此外,香港科技园公司于2021年第一季度推出STP Platform[7],主要提供基础设施、虚拟实验室、数据三大核心服务,以支持技术发展及鼓励商业应用,尤其在人工智能及机械人技术、智能城市、大数据、物联网和传感器等领域。

(四)园区科创生态

香港科技园公司以加快知识传输,培育人才,加速科技创新和商业化进程为使命,通过在投资、人力资源、政策支持、市场及产业应用、基建、创新文化等六大方面制定实施一系列战略举措(详见微信公众号“吃土的穿山甲”分享),营造充满活力的Work.Live.Play的创新文化氛围,推动加强香港的创新和科技生态系统,进而为香港和亚太地区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

图 10 香港科学园区的创科生态

四、经验启示

(一)强化资金政策支持,逐步引导以市场化方式打造创新创业孵化空间

二十世纪末,香港特区政府推动出台《香港科技园公司条例》,据此设立法定机构——香港科技园公司,在主体地位上与香港特区政府之间的关系不是隶属而是归口管理,享有独立的人事权与财权,自由度极高,保障了香港科学园的独立高效开发。同时,特区政府通过分阶段以较低价注入土地,给予直接拨款、贷款、贷款担保等支持,并注重以“退坡机制”逐步降低政府直接资金支持力度,协同香港科技园公司推动香港科学园开发建设。

(二)聚焦重点新兴领域,建设国际一流专业化创新平台和公共设施

为推动香港创科发展,特区政府在香港科学园布局建设医疗科技创新平台Health@InnoHK和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创新平台AIR@InnoHK,吸引世界顶尖的大学院校、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在香港进行更多合作研发。香港科学园在特区政府系列支持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生物医学、数据和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等领域,建设了护康仪器创新中心、GMP设施(细胞处理)、传感器封装集成实验室、集成电路开发测试及小批量测试平台等全球一流的专业化共享实验设备、实验室、科研办公室、会议展览场地及共享办公空间,为相关领域初创公司研发、试验、中试、检验检测等提供低成本、高品质公共技术服务,有力降低了园区内科技企业研发成本、提升创新效率。

图 11 香港科技园生物样本库及组织病理学服务实验室

(三)注重分期分批开发,审慎推进园区开发和项目建设

香港科学园总面积仅22公顷,却划分为了三期多批次,前后总计花了16年时间开发建设;园区第二阶段扩建计划(SPX2)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米的两栋楼,但也划分了两批次,且第二批次还将根据未来产业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另行规划建设。香港科技园公司之所以这么“谨小慎微”地推进园区开发建设,除了因为香港“寸土寸金”的建设用地外,也与其特别注重前期规划研究,审慎推进分期分批开发,力图尽可能在前期将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营阶段中可能涉及的问题需求提前研究明确有关,也即我们通常所称的“谋定而后动”。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土地、人力资本等各种生成要素成本日益提升的背景下,这种园区开发理念值得内地很多地方学习借鉴。


来源:公众号“吃土的穿山甲”2023-09-18 / 知乎-东方朔 2023-09-24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