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产研院勇拓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调研。他强调:“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

牢记谆谆嘱托,不负殷切期望。近8年来,“四个对接”一直回响在江苏省产研院科研人员心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江苏省产研院在深化改革方面大胆探索,成功闯出一条科技到产业的新路。

根治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顽疾

江苏省产研院院长、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记得,在同产研院科技人员交谈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要深入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根治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顽疾开出了好‘药方’。”刘庆说,企业愿意掏钱来解决的技术需求才叫“真需求”,江苏省产研院与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并调用下属研究所科研力量或海内外大学合作伙伴的资源帮助对接解决。“我们对‘龙头企业’的定义是,其至少有一个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居于第一名。成立的联合创新中心主要做战略研究、做技术路线图,提炼征集企业解决不了但又愿意掏钱解决的‘真需求’。”

刘庆举例说,江苏省金海创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激光扫描振镜生产基地,但以其为代表的国内振镜电机仍停留在模拟机水平。为解决数字化振镜电机升级难题,2019年,江苏省产研院与金海创合作成立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精准对接全球顶尖研发公司苏科斯,两者“相见恨晚”,很快便达成研发经费800万元的合作。截至2021年底,金海创已向苏科斯预付了500多万元研发费用,核心技术瓶颈问题得以解决,预计今年7月前完成第一代数字振镜产品开发。

肝素钠是一种具有强抗凝作用的物质,用于防治血栓类疾病。过去,这种物质从动物中提取后化学合成,存在纯度低和成本高的问题。现今,在江苏省产研院和万邦生物成立的联合创新中心,已通过生物技术成功合成肝素钠。“多亏了联合创新中心,江苏省产研院的海外合作资源网络帮我们对接上了美国北卡大学生物合成技术团队,目前取得的经济效益远超300万美元的合作合同额,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困惑。”万邦生物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江苏省产研院已与省内200余家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企业共提出800余项技术需求,研发经费合计达20多亿元。

修筑科技成果转化“高速公路”

氮化镓射频材料技术,是新一代无线通讯技术(5G/6G)、卫星通信等应用的关键核心技术。目前,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汉骅半导体有限公司已在国内率先发布46英寸全波段的氮化镓射频外延材料,在国内外多家知名客户完成流片,公认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们都来自海外知名半导体研发机构,几年前回国创业。得知江苏省产研院有‘拨投结合’支持重大项目的模式,遂在此落户。目前公司已由此获得超亿元A轮融资。”汉骅半导体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具有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的创新,往往也伴随着高风险。刘庆说,针对前瞻性引领性技术创新项目市场融资失灵的问题,江苏省产研院探索实施“拨投结合”模式,也可以称之为“先投后股”模式,旨在发挥财政资金在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项目中的引导作用,帮助团队承担创新项目早期研发风险,以市场化方式合理控制项目研发成本,并将技术增值部分赋予项目团队,以保证团队在项目发展中的主导权。

“这种模式吸引了一些自身技术过硬、但在前期和资本市场无法匹配的项目。江苏省产研院引进后依托政府资金支持,帮其突破前期技术创新的风险、最终走到市场应用环节,也就是常说的迈过‘死亡谷’。”刘庆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项目要同现实生产力对接”,采用“项目经理制”引进和评价前沿引领性技术项目,再通过“拨投结合”方式予以支持,成为创新项目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最有力的途径。通过“拨投结合”机制,全球范围内引进人才团队、组织实施填补国内空白的前瞻性引领性技术创新项目,目前已组织实施44个项目,7个项目达成研发目标、已完成或正在转股。

江苏省产研院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这项对接,就是将国内外高校成果通过专业研究所进行二次开发和孵化,并直接服务现有产业。”江苏省产研院党委书记、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罗扬说,目前产研院已在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和能源环保等领域建有专业研究所68家,比如先进高分子材料技术研究所就是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建,依托超临界CO2发泡技术推动高分子材料走向轻量化。

“开发具有强度大、孔径小、孔结构均匀等优势的微纳泡孔结构轻量化材料,可以解决我国航空航天、通信、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部分关键技术问题。”江苏集萃先进高分子材料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吴宏说,依托江苏省产研院下属研究所,长链轻材(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团队掌握了国际先进的超临界CO2发泡技术,同时实现了新一代信息通信用高透波新材料的大尺寸、高效率和规模化生产,还有效解决了传统发泡导致的环境污染与材料不可回收的难题。

让科研人员真正实现“名利双收”

4月25日,比较医学研究所(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敲锣上市,成为江苏省产研院首家获批上市的专业研究所。该研究所建设了人源化模型与药物筛选平台,已累计形成超过2万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小鼠模型,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鼠品系资源库。

“比较医学研究所的成功上市,得益于‘团队控股、轻资产运行’的专业研究所建设运营模式。”罗扬说,要让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江苏省产研院针对传统产学研机构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全国首创该模式——场所、设备和资金由地方园区和研究院共同提供,所有权属于国有;团队、地方园区和江苏省产研院共同现金出资,组建团队控股的轻资产研究所运营公司,研发收益归运营公司所有,增值收益按股权分配。

“简单来说,就是团队不仅拥有研究所的运营权,还拥有研究所成果的所有权、转让权和收益权。公司最大的股东是团队,他们在研究所的创新劳动所获收入全部归公司,因此团队积极性非常高。”罗扬表示。

2015年,由华中科技大学与无锡地方政府共建的事业法人华科大无锡研究院成为江苏省产研院加盟所,被命名为“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研究所”。“研究所初始研发人员主要由华中科技大学派驻,所开展研究项目也主要是从华中科技大学转移过来的,运行发展主要依赖无锡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研究所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介绍,2019年初正式投入运营后,研究所资金分配与使用由过去“按资历分蛋糕”变为“按任务目标分粮草”,大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市场意识。

“研究所公司全职人员从65人增加至152人,合同科研到账经费从2019年的1900万元快速增长到去年的1.05亿元。2020年底,基于改制后研究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无锡市政府给予集萃华科公司顶尖创业团队顶格支持1亿元。”丁汉说。

“我们既非政府机构又非事业单位、既非高校院所也非成果转化中心,很多人说我们是‘四不像’。”刘庆表示,通过这块“试验田”,江苏省产研院在新型研发机构运行、科技产业对接、提炼企业需求、提升科研人员收益等领域成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探索。“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我们将在打通‘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方面继续全力以赴!”

来源:新华日报2022-05-03
作者: 张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