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17岁的肖榆瀞正在宁波大学读大一。偶然间,电子科学专业的她关注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些消费者明知道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比燃油车低,但最终还是选择购买燃油车。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多方了解,她确认,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不时见诸报端的电动汽车自燃事故,让普通消费者望“电”却步。
肖榆瀞的父母经商,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她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就这样,一颗创业的种子在她的心里悄然萌发。
尽管只是一名大一新生,肖榆瀞的行动力却很强。她在学校网站上找到了一名“创业搭子”——同学院的“95后”研一学长陈晓鹏。在之后的几年间,他们一路“升级打怪”,将探索新能源车电池安全领域刷成了大学阶段的“主线任务”。他们的团队规模也从最初的2人扩展到15人,而且其中14人都是“00后”。
5年后,在宁波大学集成电子信息专业读研一的肖榆瀞和博一的陈晓鹏等人,顺利开办了宁波凝芯科技有限公司。
他们依托先进智能传感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出了故障检出能力提升10倍、热失控危险预判能力达100%的电芯,实现了电动汽车电池安全的早期预警。
让“热失控”可控
新能源车自燃事故频发,其实是“热失控”惹的祸。
热失控是指在电池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可控的过热现象产生,并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电池起火甚至爆炸。
如果有一项技术,能及时监测电池的过热倾向,并且发出警报,就能为电动汽车上的人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这个时间窗口越长,意义就越大。
然而,传统的电池安全监测技术存在“测得晚、测得慢、测不准”的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短板。
补上这个短板,让电动汽车消费者更有安全感,正是肖榆瀞和陈晓鹏等人想要做的事情。
根据自己的专业积累,他们提出了全新的监测框架,即在热失控发生前对新能源车的一些参数进行监测。
确定思路后,他们就投身于研发攻关中。这条路困难重重。
要实现对各种细微变化的监测,“料敌机先”,就要制造出高质量的微应变传感芯片。这要求在制造过程中形成性能良好的“欧姆接触”。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步骤,给团队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在实际制造测试过程中,出现了电阻值不稳定等问题,这势必会影响最终传感芯片的输出性能。
团队集中力量攻关这一难点,反复进行了无数次实验,但结果却始终不尽如人意,因此,项目一度停滞两三个月。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转机出现了。
一次,团队成员外出参与了一场重要的传感器会议。在会上,有人无意间听到了“高温烧结”这个词,一下子来了灵感:可以利用熔融烧结方式封装器件!
大家马上开展实验验证。一周后,团队终于找到了实现近乎完美的“欧姆接触”的方法,将开发出的微应变传感芯片性能提升近90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类似这样的难题还不止一个,好在大家的心态比较积极平和。在项目阻滞时,陈晓鹏常常告诉自己:“前景是光明的,只是当下问题没有解决而已。”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们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电池安全监测框架,通过3个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去判断电池目前的状况: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池工作环境的电气绝缘性;微应变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池是否存在故障;氢气传感器用于电池热失控前氢气的痕量检测。
一旦数据超出了常规阈值,系统会提前6分钟发出逃生的信号,提醒司机和乘客进行自救,并且还会将信息同步分享给主机厂,主机厂收到信息后,可以准确定位车辆位置并展开救援。
他们一致决定成立公司
推出这项成果后,团队很快收到了一系列正面反馈。
2023年10月,他们获得了第十八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星系级特等奖,作品得到了产业界专家的高度肯定。
其中汉威科技集团首席专家张小水认为,这项科研成果“深入分析了新能源车电池安全的各个关键节点并开发了相应的高性能传感器,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业界的肯定让团队成员备受鼓舞:“我们既然拥有坚实的技术保障,面对新能源车庞大的市场需求,为什么不尝试产品化?”大家一致决定成立公司。
在成立公司之前,他们需要走访企业并根据企业的意见优化产品。然而,这群刚刚在科研赛道上收获一路喝彩的年轻人,却被各家企业泼了一盆又一盆冷水。
这套监测体系是否有产业化的必要?是否有产业应用的可能?接二连三的质疑像箭一样射来,让团队一度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团队成员们冷静下来思考,企业的顾虑不无道理:当时已有大批电动汽车进入市场,这证明原有的监测体系已经可以支撑需求,如果引入新的监测体系,势必会增加不少成本。除非能证明,他们的产品更“值”。
面对年龄和社会经验都远超自己的企业工作人员,这群“00后”没有怯场。
他们选择带潜在合作对象参观芯片制作的整个流程,并提供产品试用机会。他们通过让企业亲身体验产品,增加对方对产品的了解与信任,再与其进行深度的沟通和交流。
这是一个漫长又磨人的过程,他们需要根据反馈不断进行产品的优化和创新。幸运的是,他们做到了。
2024年3月,团队成员联合筹资注册成立了宁波凝芯科技有限公司,并针对市场主流电池组结构推出3款适配产品。目前,他们已与十余家公司开展联合测试并收到良好反馈。
团队指导老师、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尹加文说:“希望我们的成果能够让一些用户减少甚至消除电动汽车不安全的心理顾虑。电动车市场的扩大不仅对该产业至关重要,而且对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绿色环保具有积极意义。”
“把这件事做到最好”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在新能源车电池安全领域继续深耕,肖榆瀞本科毕业后选择前往陈晓鹏所在的课题组攻读硕士,陈晓鹏则留在课题组继续攻读博士。
一年前,尹加文还是该课题组的一名博士生;如今,他已成为带领团队“乘风破浪”的指导老师。
从同学到师生,到创业伙伴,再到公司同事——短短几年间,他们收获了不可思议的成长和蜕变。“在齐心协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的默契度和信任度不断提高。现在,我可以无条件相信我的合作伙伴和指导老师,当然他们也相信我能够把这件事做到最好。”陈晓鹏坦言。
在整个过程中,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给这些年轻人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包括项目申报和资金等方面。而这,也算是这个学院的传统了。
近年来,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推动双创项目落地孵化。
“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主动对接行业需求,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以创新创业驱动中心为核心,联合包括院内电子设计竞赛基地、程序设计竞赛基地等在内的八大基地进行项目孵化,以赛学结合模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洁说。
目前,宁波凝芯科技有限公司正积极推进Pre-A天使轮融资进程,以期进一步扩大公司人才规模、增加研发投入、扩大产品量产规模,从而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谈及未来,团队成员都希望将公司做得更大、更好,这群“00后”的追梦之旅还在继续。
来源:科学网2024年07月20日
作者:卜金婷 李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