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硅谷”齐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北卡三角研究园(Research Triangle Park,简称RTP)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由北卡州立大学(NCSU)、杜克大学(Duke)、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UNC-Chapel Hill)围合而成的三角形区域,以生命科学、生物科技、电子信息技术闻名于世。
园区内共有企业和各类机构、组织近300个,包括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中心、美国环境保护署、北卡生物技术中心等,还是联想集团全球总部所在地、IBM全球重要运营地等。
图1 三角地区地图
RTP的蓬勃发展与其逐渐形成的分层创新生态系统休戚相关。如图2所示,RTP创新生态系统呈现出三圈层的结构特征。
图2 RTP创新生态系统的三圈层结构
1 条件层:提供发展空间
RTP创新生态系统的最外一层为条件层,为园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条件,由联邦政府、联邦机构和当地社区共同构成,他们通过政策、资金、人才支持,推动园区的产学研合作。
1980年,《拜杜法案》出台,大学、研究机构可以享有政府资助科研成果的专利权,激发了技术发明人进行成果转化的热情。法案出台后的十年间,通过三所大学的知识溢出效应,大量中小微企业落户园区,为RTP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表1 《拜杜法案》出台十年间RTP发生的各种变化
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提出“创新站点项目”(Innovation Corps Program)。2021年8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宣布新建五个I-Corps中心,旨在推动高校的技术成果向市场转化,扩大美国创新网络、迅速推进造福社会的解决方案。NCSU和UNC-Chapel Hill被选为中心之一大西洋中部地区十个站点中的两个站点,通过其孵化的创新项目或创业公司,均可以享有该项目的资金支持、技术评估、市场分析、商业计划制定等服务。
2 催化层:释放核心能量
第二层为催化层,由入驻RTP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及基金会构成,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催化剂作用。这些机构和组织的存在使得创新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和协同运作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极大程度地加速了产学研合作和高校技术成果转化。
中介机构主要指充当沟通桥梁、提供相关培训和服务的政府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多数中介机构均可提供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由于初创公司往往对市场和企业运营发展缺乏了解,尤其是由高校师生技术成果孵化的企业,可能与实际的市场需求脱节严重,因此,另外一部分中介机构致力于帮助初创公司成长和发展,包括投资、提供平台、提供服务与解决方案等。除此以外,由政府直接管理的机构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支持作用,在提供更多交流学习渠道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的知名度和社会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入驻园区。
根据三角基金会官网数据,RTP的金融和保险服务机构目前有四家,为园区孵化创新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流转和资产管理运营保障,帮助企业解决后顾之忧,从而专注于创新工作。基金会则主要进行资金资助和项目扶持。
3 核心层:孕育创新成果
核心层是创新生态系统的活力源泉,随着RTP发展日益成熟,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网络不仅是新型知识生产中心,更成为新型成果转化中心,并形成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园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截止2021年12月底,园区内公司的类型统计如图3所示,与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先进材料等学科相关的公司占据了大多数,这既是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的体现和证明,也是集聚效应的题中应有之义。
图3 RTP园内公司的类型分布
发展至今,高校与园区内企业、机构的合作已经不再局限于设立研究中心、参与研发任务,大学从“辅助”角色逐步转为“主要”角色。基于高校技术成果的初创公司落地园区,高校也开始参与园区内部分企业、机构的协同管理。根据三角基金会官网披露信息,笔者绘制了大学与RTP的社会网络图,校企之间的连线表示企业隶属于大学或是由大学参与经营管理。园区内现有200余家企业、机构、基金会等,其中为大学所有的共计32家,超过10%。
图4 三所大学与其经营企业的社会网络
在新型的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的自主性和开放性与日俱增,产学研三方之间的人员流动和互动更加顺畅。为了加强大学与企业、研究机构的联系,RTP专门划出土地用于大学校区和研究中心在园区内部的扩建。在新型合作模式中,高校不再局限于供给方的角色,会聘请创业人员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帮助他们更早明确方向,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人员流动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技术扩散和知识外溢,有利于创新成果的产出和转化。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相较于过去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联合培养逐步取代大学为主的培养模式;二是人才培养的对象不只局限于“学生”,“教师”培训成为关注重点;三是更强调实践指向,打破大学“围墙”,帮助学生更快接轨市场和职业需求。RTP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总结为如下三类:
(1)企业/机构项目驱动
由企业和机构向学生提供实习培训机会和学习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类培养模式中,对象除了“学生”,还包括“教师”。譬如,非营利组织Digital Learning Institute为帮助教师快速成长,有效促进数字化教学实践,专门提出“数字学者计划”。
(2)政府项目主导
北卡罗来纳州公共教育部提出“基于工作的学习培养项目”(WBL),认为优质的以工作为基础的学习计划可以使学生、雇佣企业、高校及社区同时受益。。
作为北卡罗来纳州最大的合作项目,北卡罗来纳州合作教育计划(co-op)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通过与600多家公司或机构合作,要求学生一个学期参与全日制学习,下一个学期则参与全日制工作,旨在通过这样的循环,使得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夯实理论基础。
(3)企业/机构-学校双主体培养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或机构会通过签订订单的方式,委托高校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合作协议包括意向协议、选择性协议等。企业会和大学一起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并共同组织教学。对于企业而言,可以根据需求通过契约形式培养自己所需人才。对于大学而言,可以实现人才的直接就业。生物医药公司Biogen与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斯博罗分校已经建立了这种模式。
在三层创新生态系统中,如果给核心层赋值从0到1的变量x,代表创新成果的从无到有;给催化层赋值从1到10的参数α,代表释放核心层的创新能量;给条件层赋值为0-1虚拟变量c,代表创新成果持续和有效产出的可能性。那么,代表整个创新生态系统的总产出或经济效益的总能量y可以表示为y=c*α*x。在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系统中,每一种力量都不可或缺。
图5 RTP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关系框架
笔者认为,研究园或是科技园这一类的主体在整个系统中,很难归结到某一个具体圈层,而是渗透于每一个维度,不仅为同一圈层中的各个对象提供联系与服务,同时也充当了各圈层之间的粘合剂角色。借鉴计算机中云可以时刻为各地对象提供服务、统一管理资源的概念,笔者将科技园描绘成为一朵渗透服务于系统各处的云;而在三个圈层中,催化层会获得核心层的人才、技术以及资源支持,提供发展空间与重要保障作用的条件层也会得到核心层和催化层的能量反馈,包括进一步的就业机会扩张与经济效益增长。
作者:李佳弥1、陈强1,2
1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爱科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