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金斯学会:一年后观察创新区的崛起

在《创新区的崛起:美国创新地理新版图》(The Rise of Innovation Districts: A New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in America)报告发布后的一年里,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对美国和欧洲新兴创新区进行了新一轮研究。最新的发现值得关注。在此过程中,城市和大都市如何采用创新区这种塑造经济、营造空间和组建网络的新模式,这些经验有助于规避盲目发展创新区的风险。

一、创新区模式的广泛应用

通过简单的谷歌搜索就会发现,“创新区”等类似词语已经在迅速地渗入各城市和大都市经济发展和区域建设领域。在有些地区,世界知名科研机构(如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和费城的德雷塞尔大学)准确地利用了创新区模式,他们不但依靠所在大学迅速发展,而且也正努力建造其独特的资产。在和美国费城、匹兹堡和圣路易斯以及英国曼彻斯特和谢菲尔德一样多元化的社区,当地领导者在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以便认识其所在地区创新生态系统的竞争优势和不足之处。在另一些地区,“创新区”之类的命名本身就反映出一种对创新的渴望,这种渴望促使地方相关机构有意识地去完善其独特的创新生态系统。在美国的一些城市,如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田纳西州的查塔努加、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北卡罗来纳州的达勒姆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迭戈等城市,地方领导者以创新区模式为平台,评估地方现状、制定政策以应对差距和挑战,并且联合各利益相关方,为实现创新发展的统一愿景而共同合作。

然而,伴随“创新区”这一概念的日益升温,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趋势。在许多城市,有些区域被定性为创新区,但该区域并不具备足够规模的创新型公司、初创企业、机构和集群,不足以形成创新生态系统。这种趋势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是人们为了追赶经济发展新潮流,想增加需求、提高房价,另一方面可能是人们对创新区的概念缺乏正确的认识。地产开发商想利用这一概念的动机似乎更为明显,他们追求商业、住房和零售的最高价格。但他们开发的区域一般都是以服务业活动为主,很少包括创新型经济活动。因此,这类所谓的创新区其实是在“挂羊头卖狗肉”。

综上,亟需对创新区的资产进行常规评估,必须要区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区和名义上的创新区,同时为各个社区提供一个平台,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这其中包括数据方面的评估,即定量的审查,还包括定性的评估,即对优势和劣势进行评估。各创新区无论其处于何种发展阶段,都必须对其经济、有形和网络资产的临界数额进行评估,从而充分发挥创新区的创新潜力。创新区需要评估其在某些经济领域的竞争优势,知道如何培养这些优势,同时要确保其创新空间具有足够的连通性、多样性和品质,为开展创新活动提供独特的且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

为此,布鲁金斯学会与大众经济公司(Mass Economics)和美国公共空间计划(the Project for Public Spaces)密切合作,开发审核模板和工具,对一些创新区开展评估并鼓励其他已建成的和新兴的创新区采用该办法。

二、创新区创建和发展都得益于重要支柱型机构科研设施的迁移

传统意义上的支柱型机构指对某一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机构。过去十年来,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和高等教育、科研机构为了追求更大的创新产出,把主要的科研设施迁至新地点。例如,迁至米逊湾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生物技术学院(2003年)、西雅图南湖联合区的华盛顿大学医学研究中心(2005年)、罗德岛普罗维登斯市中心区的布朗大学医学院(2011年)、达勒姆市中心区的杜克大学临床研究所(2013年)、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区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综合媒体项目处(2013年)以及最著名的位于纽约市罗斯福岛的新康奈尔技术园(2015年)。

上述先驱者的搬迁表明,各企业和高校的领导者们打破传统,将创新机构迁移至其他的区域(甚至迁至另一个城市),以便在各自集群和领域内保持或实现竞争优势。正如康奈尔大学教授罗纳德·艾伦伯克(Ronald Ehrenberg)在谈及康奈尔位于纽约州伊萨卡岛的分校时所述,“斯坦福大学或伯克利大学可以在旧金山通过技术转让得到发展,哈佛大学或麻省理工学院可以在波士顿通过技术转让得到发展。”在与全国的领导者交谈中,研究者深刻地认识到,尽管城市范围在不断扩大,但美国仍处于企业和大学搬迁的初始阶段。当前,主要创新资产的迁移已经成为各企业、大学乃至各州的一项关键性竞争力战略。

与此同时,去支柱型的思想还迫使地方领导重新思考创新经济的传统边界划分问题。例如,费城的大学城一直被公认为是稳定的创新中心,因为这里集聚了德雷塞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大学城科学中心及其他类似的支柱型机构。康卡斯特电信公司(Comcast)最近决定巩固其在市中心区的位置,该公司在距离费城第30街火车站(30th Street Station)不到10个街区的地方,新建一个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center),德雷克塞尔大学正致力于劝服决策层延伸费城大学城,把这个电信巨头纳入其区域范围。

三、创建密集活力的创新社区

通过对创新区的观察,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许多创新区尚未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去构建富有活力的社区,无法让社区居民和从业人员感受到它们对其做出了投资,这削弱了这些社区的潜在创新产出。如果某地区的公共空间(无论是处于建筑内部或外部)具有良好的设计和规划,它可以促进开放式创新,为人们会面、联络和交流思想创造环境。有吸引力的空间会吸引附近居民和从业人员在业余时间在此停留,从而扩展合作机会。同时也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和教育环境,加强人们之间互动、知识交流和沟通的积极性。

尽管一些以大学为中心的创新区在过去数年里不断完善,但以医学院为引领的创新区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过去,以医学院为中心的创新区孤立于其他地区,它们对停车场的投入多于对人行道的投入,从未或很少重视服务设施、文化活动、零售业和住房建设。更重要的是,有些医学院邻近市中心,属于大学城的一部分,或者紧邻有机创业者社区(如俄克拉何马城的卫生区紧邻汽车大道)。这种情况为邻近地区进行智能(及相关)空间开发提供可能,也引发人们对于传统地理界限和人为界限的新思考。

四、激发产生新的创新机会

在过去的一年中,随着当地创业加速器和孵化器的发展,多个城市的中介机构数量出现大幅的增长。与过去相比,这些中介机构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它们的服务对象涵盖了当地区域内的初创企业、中小型企业,甚至某些大型公司和科研机构。这些中介机构进行横向联合,鼓励企业和个人在一些领域进行前所未有的交流与合作。

中介机构一个日益重要的角色就是帮助创新区从传统的研究与开发模式转化为搜索与开发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下,解决创新问题和技术挑战的关键在于寻找其他企业并与之进行合作。一些地区立即认识到了这一潜力,已经投入全力发展、吸引和投资其所在区域的多家中介机构。

位于圣路易斯的科塔克斯创新社区,在短期内集中出现了很多由知名中介机构所拥有或支持的新建筑。此类的发展和项目举措有效促进了科塔克斯创新活动新焦点的产生。新的剑桥创新中心为初创企业提供空间,使其可获得风险投资、专业服务以及拎包入驻的办公环境,入住率已达85%。附近一家新科技商店正在建设当中,这是一家DIY式的创客空间,配备有工业设备、机械装置以及支持创业者创业的技术。即将改造完毕的新兴技术中心(Center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也是为创业者和初创企业而设立的,该中心将提供培训、专用设备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此外,这里不久还将建立一个配备住宅功能的技术商业活动空间,将在小范围内集聚大量人才。

研究者可以想象,上述的各种集群是人为推动的产物,被人们视为扩展新关系、新网络和促进思想互为激发的一种途径。科塔克斯将这种人为创建的过程称为创新工程。研究者期望有更多的创新区来效仿这种方式,推动类似的中介机构在创新区中大力发展。

五、创新区崛起于包容性发展之中

在过去的一年中,收入差异和社会流动问题不断加剧,已成为美国和各城市的重大问题。随着联邦政府陷入党派政治僵局,各城市政府不得不承担起提高国民最低工资水平、扩大经济适用房建设、普及学前教育的重任。与此同时,巴尔的摩和弗格森的城市内乱重新引起国民对邻近地区严重贫困问题的关注。

许多已建和新兴的创新区地处大城市中心区,距离贫困社区只有几个街区。这种邻近度充分体现出创新发展在社会综合效益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创新区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为附近的商户和承包商提供经销和建筑项目。创新区还能够增加当地税收,这些税收可用于投资社区服务和改善社区环境。创新区还可以为社区内的学校和儿童提供来自主要教育机构的人才资源和专业技能。

基于对上述各种裨益的充分认识,地方领导者在建设综合效益创新区方面都在进行努力。研究者在考察中发现,有些早期的创新模式尚可作为参考和进行效仿。例如,在巴塞罗纳22@创新区,领导者尝试对面向当地居民的服务性工作岗位的增长进行量化,同时,还为当地居民提供培训,提高他们在创新型部门工作的技能水平。德雷塞尔大学开放了一个新型城市修习中心(Urban Extension Center),该中心为邻近的曼图亚希望区(Mantua Promise Zone)的居民提供创业工作区、法律咨询及其他服务。美国克利夫兰市大学城区的埃弗格林合作社(Evergreen Cooperative)近几年一直都在利用当地较高的购买力,为低收入的居民创造创业和就业的机会。在巴尔的摩,马里兰大学与周围的社区组织、居民和机构合作制定了一项新计划,旨在建设一个巴尔的摩西南伙伴联盟(Baltimore Southwest Partnership)所倡导的相互尊重、责任共担的多元化和谐社区。

上述事例充分展现创新区的实际行动,他们做出努力以确保邻近创新区的地区和居民因创新区的设立而受益。继续这些努力对未来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些创新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其在不断扩大的城市和地区中所产生的影响。

来源:《创新战略译丛》之四 创新区的崛起——美国创新地理新版图(The Rise of Innovation DistrictsA New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in America),布鲁金斯学会著,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译。

编译:夏婷、施云燕

来源: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研究报告》 第75期(总第80期)2016-08-03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