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秉强在芯片领域一直是神秘且强大的存在,为人却十分低调。直到大疆成为一个巨无霸独角兽,李泽湘、高秉强、甘洁联手投资的故事才逐渐为外界所熟知。
高秉强是谁?
我们先从一笔低调融资说起。不久前,茵塞普Pre-A轮完成2000万元人民币战略融资。而在一众投资方中,我们看到李泽湘教授的日常搭档——高秉强教授。
出生于1951年,高秉强教授今年已经72岁,是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工学院原院长,也是全球知名微电子专家。早在21世纪初,他就化身投资人,带动一大批硅谷年轻人回国创办芯片企业。数十年间,高秉强作为天使投资人成功投资多家芯片行业的标杆上市公司,硕果累累。
过去生涯里,高秉强长期活跃在粤港澳大湾区,与李泽湘教授、甘洁教授组成一个“黄金铁三角”,孵化并投资一众知名独角兽。在珠三角,教授深入创业一线,引导学生走过科研成果转化最难的节点。由此,一个个学生创业军团走来。
李泽湘的最佳拍档 港科大教授,一位隐形VC大佬
每每提及李泽湘教授的投资版图时,总可以看到高秉强教授的身影。作为李泽湘的最佳拍档之一,两人有着相似的轨迹,但高秉强却有着不同的关注重点——芯片。
1982年,高秉强获得了美国加州大学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便进入当时颇有行业影响力的贝尔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待了两年时间,他回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任该校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和系副主任、微电子制造所主任。
在伯克利期间,高秉强领导建立的CMOS器件的晶体管模型(BSIM Model)至今仍是工业界的金标准。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做芯片相关设计的工程师,每天都会在图中使用着他的物理模型。据了解,高秉强教授与华人科学家胡正明教授共同建立的MOSFET仿真模型BSIM还获得了由IEEE颁发的固体电路大奖,是当时华人第一次拿到该奖项,意义重大。
1993年,高秉强受邀回国,进入香港科技大学并担任工学院院长。此后,高秉强除了学者和教授,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创业者和投资人。
身为创业者,高秉强最典型的案例便是固高科技。1999年,李泽湘、高秉强、吴宏三位教授联手创办了固高科技,正式进入机器人领域。固高科技成立的初衷,是希望可以推动“产学研”更高效的转化,让更多的创意变成创业,让固高的客户也能成为成功的企业,从“一”到“GOOGOL”(10的100次方),进而带动和改变整个产业链。今年1月,固高科技创业板IPO已提交注册,距离IPO仅剩下临门一脚。
期间,高秉强也时刻关注着国内芯片产业的情况。在港科大教书期间,他曾去上海等地了解过国内IC设计行业的情况,也很清楚当时的产业基础尚且不够成熟。到了2000年左右,中国IC设计行业迎来一波小高潮。
彼时,全球知名的OEM和EMS公司开始在中国建厂。一些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在硅谷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也掌握了比较前沿的技术和信息,决定回国创业。在高秉强教授看来,中国IC设计业发展的时机已经到了。
2000年,高秉强与香港联想集团创办人之一吕谭平一同发起成立了翱科风险投资公司,致力培育内地芯片设计业的初创公司,并作为天使投资人成功投资多家芯片行业的标杆上市公司。5年后,在高秉强的提议下,超过十家由海归派回国所创立的多类型芯片设计公司联合成立了芯联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形成一个系统级芯片通用应用系统的联合,致力于发展中国半导体芯片设计和集成系统企业。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秉强在芯片领域一直是神秘且强大的存在,为人却十分低调。直到大疆成为一个巨无霸独角兽,李泽湘、高秉强、甘洁联手投资的故事才逐渐为外界所熟知。
2014年,李泽湘联合高秉强、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甘洁等一众优秀创业导师联合发起了XbotPark松山湖机器人基地,而后相继孵化、投资了云鲸智能、李群自动化、逸动科技、卧安科技、Eco Flow正浩、希迪智驾等多家科技独角兽和准独角兽公司。
大学校园之外,高秉强教授在VC圈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牛伯乐 他带出一个IPO军团
耕耘20余年,高秉强教授投资的项目早已开花结果。
其中,最轰动的项目莫过于2022年上市的安防 CIS 龙头——思特威。这要从公司背后的创始人徐辰讲起。1976年出生的徐辰,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期间他开始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决定下一步学业规划——去香港科技大学继续深造。在这里,徐辰不仅成功拿下了硕士及博士学位,同时开始深入研究CMOS传感器芯片设计领域,为日后结识高秉强教授埋下了伏笔。
完成学业后,徐辰怀着一腔热血来到了美国硅谷,相继入职了多家图像传感器大厂。有了经验后,徐辰决定回国创业——2011年,徐辰在上海创立了思特威,希望能打造一个中国品牌来挑战欧美日巨头。
没过多久,徐辰就见识到创业的残酷。当时国内缺少IC设计人才,思特威的产品设计进度一再推迟,就连流片都充满波折。而此时,高秉强教授正在寻找与机器视觉相关的初创企业,留意到了暂未崭露头角的思特威。接触之后,高秉强决定投资思特威,还为其重新规划了方向,甚至牵线搭桥,介绍台积电代工。
徐辰曾说,高秉强教授是思特威的贵人。经过指点后,思特威认准了安防市场,很快对外正式发布了第一颗量产芯片SC1035,不久做到了盈亏平衡。紧接着,思特威完成数轮融资,身后站着国家大基金、光远资本、Brizan Ventures、招银国际、芯动能投资、哈勃投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红杉中国等知名投资机构。后来,徐辰终于等来了思特威的敲钟时刻,如今公司市值超255亿。
有趣的是,国内物联网芯片设计知名上市企业博通集成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鹏飞,正是受到高秉强的鼓舞才决定回国创业。21世纪初,张鹏飞萌生出回国创业的想法,于是高秉强教授便推动着张鹏飞多次回国考察,后者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深入了解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创业机会。
2005年,带着硅谷的成功经验和核心团队,张鹏飞在上海成立博通集成,高秉强成为博通集成最初的投资人。2019年,博通集成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当天高秉强现身敲钟仪式。
一路走来,高秉强带出的芯片军团堪称藏龙卧虎——有着“EDA第一股”之称的概伦电子也与高秉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是一段尘封数十年的创业故事。早在1993年,概伦电子董事长刘志宏与高秉强教授、胡正明教授在硅谷共同创立BTA Technology Inc.,共同开发了BSIM3集成电路仿真模型;2001年BTA 收购Ultima并易名为思略科技,刘志宏就任新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两年后,EDA巨头Cadence以1亿2千万美元并购思略科技,刘志宏则出任Cadence铿腾电子全球副总裁。2010年,刘志宏回国创建概伦电子,并将公司做成了国产EDA龙头企业。而高秉强教授则以独立董事的身份,默默相随曾经的伙伴。
就这样,高秉强用亦师亦友的投资方式,网罗了新一批硬科技黑马企业,譬如,大家熟知的扫地机器人企业云鲸智能、银星智能、电动船科技公司逸动科技等。
尤其在当前科创时代,高秉强也在不断深化自己的认知。“很多人问我,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对的创业项目。我都告诉他们,对的创业项目在生活里,需要你去观察和发现。你的家人、朋友需要什么,这些就是一个真需求。找准这个需求,解决需求背后的难题,这就是创业成功的第一步。”高秉强曾如是说。
大湾区三位创业教授 桃李满天下
由此,机器与自动化领域专家李泽湘、金融背景出身的商学院教授甘洁、芯片专家高秉强这三位超强的创业导师,在粤港澳大湾区组成了一个“黄金铁三角”,影响力辐射整个创投圈。
作为创业导师的核心人物之一,李泽湘已是创投圈教父级的人物。1961年出生的李泽湘在高考恢复的第二年考上了大学。成绩优异的他还赴美留学,直到博士毕业。1992年,李泽湘加入香港科技大学。此后,他教书育人的同时,开始了创业孵化之路。
大疆创新,是让李泽湘最为人熟知的孵化案例。当年在他的指导帮助下,大疆创新逐渐成长为无人机领域的霸主。
这几年,李泽湘教授还在东莞松山湖成立了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诞生了云鲸智能、海柔创新、欧卡智能、松灵机器人等超过100家机器人/智能硬件创业公司,基地在孵企业市场估值已超百亿元。2016 年,李泽湘与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香港大学陈冠华教授,联合22位香港超级教授及科技精英共同创办Hong Kong X科技创业平台,开启了产学研联动之路。
在圈内,李泽湘开创了“导师+学生”的天使投资模式。受到李泽湘教授的启发,机器人领域另一位知名创业导师、北航教授——王田苗后来也成立了一个创业基金,用于扶持学生早期创业。十余年间,王田苗参与投资或孵化的项目已达60余个,指导过的一个个北航学生正活跃在中国硬科技江湖里。
当然,李泽湘教授还有一位好搭档——被誉为创投圈“铁娘子”的甘洁教授。她拥有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学位,曾任香港科技大学(HKUST)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现任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甘洁的优势表现在高端制造领域。她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是每一季度定期对工业企业进行大规模调查,基于此编制的产业经济景气指数,以及对工业经济的独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均受到普遍关注和赞赏。她参与孵化的项目中,除了大疆、云鲸在内的多家独角兽企业,还有移动储能独角兽EcoFlow正浩、AI公司微埃智能等企业。
为何需要教授孵化科技项目?甘洁曾透露背后原因,科技创新周期很长,科技创业需要的要素很多。这不像互联网商业模式,搞定BAT就可以,他们更需要生态体系的支持。“正因如此,我们建立一个真正的生态体系,才可以系统地帮到创业团队。”
在他们的感染下,越来越多顶级教授和科学家奔向大湾区,搞起了科创事业。
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任教的朱晓蕊教授,被李泽湘推荐给了汪韬,出任大疆首席科学家。此外,朱晓蕊教授孵化或投资了激光雷达领域的独角兽企业速腾聚创、机器人企业大道智创、自主驾驶导航技术研发商一清创新UDI等。
最新一个案例是,颜宁教授从普林斯顿大学辞职,回国加入深圳医学科学院。当这一消息公布后,投资圈迅速泛起阵阵涟漪,有的投资机构正通过深圳当地LP渠道找机会拜访颜宁教授团队。这一系列举动,足以展现出了大湾区对人才和创新的渴望。
历史经验证明,硬科技创业好比是一场接力赛,人才、资金成为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源头。然而仅仅有想法和Demo还不够,如何实现基础研究成果转化,还需要强大的供应链优势,而这正是以深圳为代表的大湾区城市的优势。
这几年不少人感叹,大湾区越来越有硅谷的气质,而这些走在科技成果转化一线的教授们便是这一切的精神内核。是他们,正在缔造这波澜壮阔的崭新一幕。
作者 I 张继文
来源:投资界2023-04-17, 投资界PEdaily